京东阿里:巨头们的专业镇“遭遇战”
2015-04-27 15:15:37
或许京东电商云规划与咨询总监周欣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对佛山,尤其是大沥这个广佛交界的小镇如此熟悉。
2014年6月,周欣作为京东方面的代表,与大沥镇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线上的“佛山好产品”网站和线下的产品综合中心为核心,整合佛山品牌产品的供应集群和全国市场渠道资源,在全国推广“佛山好产品”;3个月后,京东云平台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大沥镇是8个上台签约的代表之一,双方将合作打造“大沥·京东”电商产业谷;11月,京东云产业基地落户大沥。
在京东之后,阿里巴巴也紧随而来,与大沥签约合作共建南海产业带,将本土优质产品货源上网,直供全国买家选购。而在此前与此后,在佛山范围内,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还相继落户禅城南庄与顺德龙江。
国内两大电商巨头相继布局佛山,这样的“待遇”在省内甚至全国都不多见。当电商巨头的“下沉战略”遇到佛山专业镇,他们在佛山看到什么?又能给佛山带来什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佛山专业镇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突围的战略抉择。
布点大沥
两大电商巨头相继入驻背后
电商巨头究竟看中大沥什么?显然,佛山在电商普及和覆盖率的表现,远没有达到“触动”京东、阿里的程度。但在大沥镇看来,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和强大的商品集散能力,才是电商巨头选择大沥的深层次原因。
在本周亮相的大沥镇政府工作报告中,京东与阿里巴巴的相继落户,被作为当地建设电商高地的一大成果,写在非常靠前的位置。无疑,能够成功聚集两大电商巨头,大沥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一个问题也由此而来:电商巨头究竟看中大沥什么?
近年来,虽然大沥电商行业实现了一定的发展,但大多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未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电商数量少、传统商家的参与意愿低成为突出问题。
以南国小商品城为例,市场内2000多户实体店中,只有60余家通过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进行展示和销售,参与电商的比率仅有3%,电商氛围淡薄、参与意愿不强。即便是相对成熟的盐步内衣行业,相比其线下销售和投入,电子商务的产出占比极为有限。
不仅仅是大沥,整个佛山的电商发展情况也大致如此。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5的佛山,电子商务份额在2012年时只占佛山企业整个销售额的4%;2014年前9个月,佛山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超过2013年佛山整年的电商交易额。但这一数字在数以万亿计的全国电子商务市场中,占有份额相当有限,与其制造业地位不相匹配。
显然,大沥与佛山在电商氛围和覆盖率的表现,远没有达到“触动”京东、阿里的程度。但在大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盘石看来,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和强大的商品集散能力,才是电商巨头选择大沥的原因。
在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的网站上,“入驻产业带”一栏中的“政府合作”介绍中,“拥有成熟的特色产业和完善的产业链”被列为双方合作的第一个基本要求。相对应的是,大沥共拥有工商登记户3万多个,涵盖铝材、有色金属、内衣、专业市场等多个行业。其中,有色金属、铝材已形成了庞大的贸易网络,在行业内甚至有有色金属的“大沥指数”一说;辖区内的盐步,是全国最集中的内衣集群地之一,国内内衣15个知名品牌中,盐步就占了7个。
同时,与电商发展密切相关的小商品批发零售业高度发达,全镇共拥有各类专业市场38个,经营户近9000户,涵盖摩托车、塑料、木材、建筑材料、电器、布匹、家具、五金、茶叶、农产品、水产品等类别,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就达到15家。
基于这一实际,阿里、京东与大沥的合作,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包括“盐步内衣产业集群”、“大沥铝型材产业集群”在内的当地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切入点。
下沉佛山
寻找线下制造接口
不论是京东还是阿里,这些电商巨头掌握渠道、技术、人才与资源,独缺制造接口。佛山强大的制造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成为电商巨头完善产业链条、做大蛋糕必争的“香饽饽”。
大沥只是一个落点与起点。不论是京东还是阿里,布点大沥谋求的都是整个佛山产业制造这个“大蛋糕”。就如京东电商云规划与咨询总监周欣每月至少一次的佛山之行,活动范围并不仅仅局限在大沥。
“一开始在协议里就已明确,我们与京东的合作,是以南海、大沥镇优势的产业集群作为切入点,并逐渐扩展到佛山、广东等其他的优势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京东将运用其在电商、云计算、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体系,为大沥、南海、佛山的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等垂直领域的企业,提供专业的电商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支持与服务。”盘石介绍。
而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在入驻大沥,与南海合作共建南海产业带外,短短一年内还先后在禅城南庄、顺德龙江落户,一举覆盖了禅南顺。
这样的急切,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佛山在其布局中的分量:不论是京东还是阿里,一直以电商平台闻名,他们有互联网的技术、思维、资源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等成套的下游配套,唯独在上游生产制造环节存在空白。
而一直以来,佛山就是广东乃至全国闻名的制造大市:早在明清时期,凭借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及强大的手工业,佛山在以商贸繁荣程度和手工业发达程度为衡量标准的评选中,同时当选天下“四大聚”和“四大镇”的城市。
此后,伴随广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水路衰落,佛山“四大聚”辉煌不再,但佛山制造强势崛起,过去30年,佛山的“镇域经济”全国闻名。
一组数据是,早在2010年,佛山工业总产值就已突破1.5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五。其中,佛山陶瓷占中国总产量的六成以上、铝型材占全国产量的三成以上、家电产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家具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成左右……
在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众多星光熠熠的品牌,美的、格兰仕、坚美铝材、罗浮宫、蒙娜丽莎等,阵容庞大的佛山品牌方阵成为“有家就有佛山制造”的最佳诠释。
无疑,百年制造大市佛山的强大产能,成为急需制造接口的电商巨头争抢的“香饽饽”。作为佐证,除了上述京东与阿里之外,B2B领域知名电商慧聪网、B2C细分平台梦芭莎等,也都在过去几年内不遗余力地在佛山开疆拓土。
大象起舞
从“为电商平台打工”到“与电商巨头合伙”
新常态下,佛山制造遭遇外贸市场萎缩与原有生产模式增长乏力的双重挑战,这艘制造航母急需寻找新渠道与新模式。而成为电商“合伙人”,重构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生态系统,是佛山的优选项。
显然,正在进入佛山的京东、阿里乃至慧聪网等电商平台,更希望将与佛山制造的关系界定为合作,而非对抗或冲击。
“这个产业带建立的初衷就是让买家直达原产地优质货源,帮助卖家提升竞争力,降低竞争成本。”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运营专家朱俊杰说。而在阿里公布的几个签约上线产业带中,对当地产业的增长带动都非常可观。
以浙江湖州织里产业带为例,签约上线后经过2个月的合作运营,买家数、销售额、客单价等指标直线上升,最高增幅超过220%,其童装行业销售额占阿里巴巴童装总销售的比例从不足20%,上升到30%至40%。
这正是佛山制造需要的。一直以来,佛山制造业奉行的就是以产品为中心,而这种产品不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而是通过似是而非的感觉来组织研发的,奉行的是让老板满意而非真正让消费者认可的模式。
是以进入本世纪之后,当生产过剩成为时代大背景,曾经风光无限的“佛山制造”增速放缓,在以电商迅猛崛起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一度陷入落寞。再加上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初级劳动力的回流,“佛山制造”遭遇外贸市场萎缩与原有生产模式增长乏力的双重挑战。
新常态下,佛山这艘“制造航母”急需寻找新渠道与新模式,而电商无疑是一个优选项—电子商务正以全新的模式,重构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生态系统。新的系统将不再以制造业为核心,制造业要么成为电商巨头的“打工仔”,要么成为“合伙人”。
幸运的是,是“打工仔”还是“合伙人”,佛山制造将扮演的角色,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方面,电商巨头需要有保障的制造接口;另一方面,佛山在过去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所积累起来的商业环境、商业文化以及企业家群体,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孕育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此外,30多年的发展,不少传统产业都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这无形中降低了整个区域的信息交换和生产成本。
这些优势都将化作佛山制造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佛山制造开始选择主动出击,一个典型案例便是佛山最大的“大象”美的集团,请了小米科技来“颠覆”自己。
而在更大的行业甚至区域层面上,类似的外部颠覆也在进行中,如阿里巴巴在佛山的三大产业带,如大沥坚持不懈的电商高地建设—“希望这些电商巨头所带来的技术、人才、运营、金融和物流等服务体系,能从根本上、基因上改变大沥制造的电商生态,以及现有专业市场‘三现’(现场、现金、现货)的低端业态。”大沥镇长刘宗阳说。
触“电”之难:
一个专业市场的困惑与坚持
在佛山制造之外,依托强大的制造实力聚集而生的,是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常态下,专业市场也试图寻求一条电商与线下批发零售融合发展的“升级”道路。位于广佛路上的广东南国小商品城(下称“南国小商品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
先后自建两大平台试水电商
南国小商品城总投资额4亿元,占地50万平方米,共有2000多个铺位。自2005年9月开业以来,经过10年的发展,进驻的一级代理商有1500多家,成为“华南最大日用百货批发市场”,涵盖了针织衣袜、洗涤用品、皮具包箱、床上用品等20大类40万种商品,市场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日均客流量最高可达10万人次。
南国小商品城负责人梁展鹏介绍,为了应对电商发展给专业市场带来的冲击,从2013年开始南国小商品城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等方式试水电商,但这个尝试算不上成功。
南国小商品城商户服务部负责人叶素珍介绍,目前南国小商品城建立了南国批发网和南国批发易两个平台,前者给供应商开放了权限,由供应商自己进行产品更新和维护;后者则由南国小商品城进行统一运营和维护。
“这是无奈的选择。我们最初并没有打算要运营和管理平台,但由于供应商对于电商了解不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前一个平台交易量太低,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统一运营平台。”叶素珍介绍,除了自建平台外,目前南国小商品城还借助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平台拓展电商渠道,但同样受到了很多制约,“第三方平台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很多资料,不是每个供应商都能满足要求,目前我们只有2万多种商品放上了网。”
资金瓶颈与收益局限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触电”历程,梁展鹏认为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更多感受到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电商的艰难。
“目前南国小商品城的电商业务并没有带来利润,与线下批发业务相比网上推广的性价比并不高。”梁展鹏认为,开拓电商渠道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烧钱的行为,包括宣传费、人力资源、运营费用等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承担的,尤其是宣传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虽然投了很多钱进去但感觉效果并不明显。
换言之,资金瓶颈是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电商的一座大山。正因为如此,这种转型的积极性在佛山专业市场表现得并不高。据其了解,在大沥近38个专业市场中,做电商的并不多,能够坚持到现在的更是极少数。
造成这种现状还有另一个原因,即电商业务无利可图。以南国小商品城为例,目前自营平台平均每月交易额约数十万元,因为以批发为主,商品的利润率本来就不高,加上在线支付需要交付一定的通道费用,网上销售基本无利可图。
梁展鹏认为,相对于线下业务,企业对线上业务的掌控度并不高,很多环节并不在企业的掌控范围。
坚持只为今后转型做准备
虽然电商业务困难重重,但梁展鹏认为这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支撑南国小商品城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相比盈利,对于电商渠道的开拓,他更愿意看作是一种试验,希望能够积累更多经验,寻求把线上渠道与线下批发业务更好地结合起来的商业模式,为以后的转型提前做准备。
对于政府层面积极引入的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叶素珍表示受限于小商品城自身产品与两大电商平台主打产品重合度不高,因此目前暂时没有太大的推动作用。不过其未来可能的辐射力值得期待。
“过去由于地域限制,专业市场的辐射范围可能集中在广东以内及周边省份,但借助电商渠道可以让辐射范围扩大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梁展鹏表示。
不过在大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盘石看来,京东、阿里两大电商巨头所带来的最大利好,不在于其平台本身,而是背后的电商生态体系,如京东将为大沥提供包括战略咨询、专家智库、人才培养、运营管理、金融、物流等服务内容,从而加快推进大沥电子商务领域及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这意味着,整个大沥乃至佛山的传统企业在转型向电商发展,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