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餐饮O2O“战火连天”,商家如何自救?

2015-07-22 14:04:13

  2014年国内的O2O市场中,餐饮行业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3%,居首位。预计2015年,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一片红海,纷纷下注餐饮O2O,餐饮外卖市场迎来疯狂融资潮。深耕外卖市场的饿了么获得3.5亿元E轮融资,到家美食会获京东领投的5000万美元D轮投资;除此之外,O2O平台的后起之秀也相继完成A、B轮融资。
一边是以BAT为代表的巨头资本支持,一边是巨大的市场体量和消费需求,瞅准了餐饮O2O市场的巨大市场空间,创业者们纷纷投入外卖团购这片红海。餐饮O2O世界大战愈演愈烈,烧钱大战不断升级,红海变成一片血海。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场持续烧钱的世界大战中败下阵来的,要么没有财大气粗的金主支持,要么自身存在的致命黑洞,一朝败北,只能黯然离场。
近期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份死亡名单。这些餐饮外卖平台有的曾在餐饮外卖市场举足轻重,有的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除了时间难以落实,它们都已从餐饮外卖的市场退出。   
不难看出,这些平台或基于水平或垂直,或基于本地市场,或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立足大众市场,但是大多数均只是涉足餐饮业务的某一个领域,例如外卖、排号等。
对餐饮外卖平台来说,一方面是线上引流,吸引消费者,一方面是商户资源的对接。归根结底,用户之争是餐饮市场的入门战争,一旦进入这个市场,必须不断地烧钱,补贴,推广,吸引用户,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其次,是商家资源的B端战争,必须吸引有竞争力的商家入驻才能留住前期积累争夺来的用户。餐饮外卖平台立足于用户和商家的中间,必须解决好两端的资源的问题,否则只能陷入用户越来越少,商家越来越少;商家越来越少,用户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资源的争夺必须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否则难以为继。
很多平台存在致命性的“黑洞”,运作难度大导致失败。如生鲜配送环节,对物流要求极高,从目前市场上如顺丰等都在建立自己的生鲜物流体系就可以看出,生鲜配送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运营成本和运营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同样要惨淡收场。再者,很多O2O项目对市场的预估和定位与实际的偏差也是很多O2O项目失败的原因。
在这些餐饮外卖参与者们纷纷消亡的同时,创业者们依然前赴后继的加入这场世界大战中。互联网三巨头纷纷发力餐饮外卖市场,布局O2O入口,腾讯大众点评联姻;百度糯米携200亿再启战局;沉寂了4年的口碑在阿里和蚂蚁金服的布局下重磅“归来”,就连新上线的支付宝也接入了商家入口,未来这场世界大战又有好戏看了!
但是,看戏归看戏,回归到商家本身,这场无休止的战争给商家又带来了什么呢?流量?用户?都不见得。流量不是自己的,用户不是“亲生”的。作为商家,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和顾客本身。套句传媒人常讨论的话题:“内容为王”,餐厅必须做好产品,才有可能留住现有顾客,而从长远发展来说,还要不断开发新顾客。如果每一个进入餐厅的消费者最终都发展成为餐厅的忠实顾客,对餐厅来说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餐饮老板们正处在一个被“互联网+”思维包围的十字路口,顺势而为是最正确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不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被烧钱大战惯坏了的消费者最终成为平台的重度依赖者,与商家的联系反而变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商家的流量和用户只能受制于第三方,这是老板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很多商家正在考虑建立自己的入口和平台,直接与消费者“发生关系”。微信是老板们首选阵地,很多餐厅都在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例如知名的海底捞集团的微信平台就做的风生水起。通过微信,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线预定、点餐、还可以叫外卖,这些在商家眼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基于微信平台的点餐系统相当于将餐厅搬到了微信上,消费者通过微信就可以在线完成很多以前只能在线下餐厅完成的事情。
目前很多专注于B端商家的餐厅管理系统,例如了外卖,美味不用等,这些平台有的是外卖系统,有的专注微信排号业务,也有专门服务商家的会员管理系统和收银系统,但是这些系统的不相通无形中为商家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微信外卖系统如何与餐厅收银数据同步,比如会员系统如何与微信餐厅同步?很多商家希望餐厅一系列的操作能够在一个系统内完成。于是乎,像点单宝这样的产品出现了。它不仅仅是一个点单系统,而是整套的基于云端的互联网云餐厅,消费者只要在微信上就可以实现预定、外卖、排号、点餐、支付等。顾客落座后,扫描餐桌二维码就可以在线点菜下单,无需服务员人工点菜,后台立即收到订单信息,及时烹饪。如果需要加菜的话同样只要轻轻一扫,不需要大声呼叫服务员。就餐结束还可以在线进行支付,简单快捷而且节省了餐厅很多人力。此外还有很多同类型的餐饮软件服务商,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最大化占有B端商家,未来餐饮O2O的世界大战从C端转向B端也是必然。